招生专业
至善学院

东风摇曳垂柳线,曲水流觞到江南。自古江南,钟灵毓秀,从来江南,人才辈出。百年江南学府,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本着为优秀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使优者更优的理念,尝试以平台模式同时培养全校多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这一崇高的培养目标,于2009年10月正式成立江南大学至善学院。学院性质为荣誉学院,管理权直接归属学校,学院党政主要负责领导由校级领导直接兼任。

学生(以下简称“至善生”)组成:

选招生:大一上学期结束后从全校大一学生中按照一定比例择优选拔;

强化班学生:“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部分学生。

培养目标:

以“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人才培养愿景,以“理想抱负、领袖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潜能”为人才培养目标。

管理机制:

至善学院实行“择优录取、考核分流、重新准入、择优增补”的动态管理进出机制。对至善生实行至善学院与生源学院双向共同管理模式,学生的学籍管理、事务管理、党团关系仍在隶属生源学院,综合提升过程由至善学院管理。在至善学院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情况由至善学院单独管理考核,每学年结束时至善学院将会同生源学院共同对至善生做出综合评定。

培养模式:

至善学院以荣誉吸引、资源倾斜、能力强化为导向,已初步构建多学科-多层面-多目标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点-线-面立体化培养方案特色,包括三维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对外交流培养体系、个性化目标培养体系等。

1、点——聘请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及知名教授担任特聘指导教师,对至善生实施一对一人生指导;遍邀名流大家开设至善讲坛,拓宽眼界胸襟,提高综合素养。

2、线——创建“素质提升-能力强化-知识拓展”三维创新课程体系,聘请校内外教学名师、各界精英授课,采用先进教学理念,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加强通识教育、通用能力、核心素养和品行修养;努力打造“一坛两讲”特色品牌,开拓至善讲坛、学校管理层解读江南大学系列讲座和企业高管层解读人才系列讲座;每年从美国邀请十余名外教来院进行为期三周的英语应用能力强化训练,感受多元文化,提高英语水平。

3、面——全面实施创新训练项目和海外交流项目全覆盖,至善学院学生全员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国家和省级计划为主),优先推荐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锻炼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多途径加强国内外交流,除积极参与海外交换生项目外,通过定期组织国内校际交流,港澳台游学营,美国、韩国、丹麦等国际夏令营,保证所有学生至少有一次对外交流经历,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宽国际化教育视野。

培养特色:

1、强化训练,提升核心素质与能力:针对未来人才所需的核心素质与能力,学院聘请教学名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小班制开设素质创新课程,奠定培养拔尖人才的基础。如哲学素养、国际视野、逻辑思辨能力、创造想象能力、中英文写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领导沟通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等等,均有相关课程开设。另外,学院每年暑期举办为期三周由十余名美国外教执教的英语应用能力强化训练,集中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水平。

2、名师引导,注重个性化培养:全员全程实行导师制,学院特聘校内各专业一流专家教授组成150多人的导师团队为至善学子进行个性化指导;大师引领,学院举办高端“至善讲坛”,遍邀国内外名师大家、业界精英、风云人物来校讲座,与学生分享人生成功经历;分级分类培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特点,不同职业发展追求,制定分级分类培养计划,更有针对性地培养。

3、鼓励创新,加强科研能力训练: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计划”全员覆盖,学生能够更早参与到科研训练中;自由主题沙龙、院级模拟论坛、校级本科创新论坛三级科创平台,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4、重视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院保证全体学员在校期间参加一次以上国内外知名高校校际交流(交换生、研讨会、竞赛、访问游学等形式),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竞争能力。

条件保障:

1、优质的教学资源:全程导师引领、学术名师讲学;选修至善学院素质创新课程可抵充公选课学分,任课教师均经过严格选拔,挑选教学经验丰富和在本学科具有影响力的资深教师,采用小班授课和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可选修校内所有精品课程,鼓励学科交叉;全部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2、优先的政策资源:同等情况下至善生优先转专业,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优先参加国际、国内交流项目;毕业时授予至善生荣誉勋章和荣誉证书,在全校学位授予仪式上优先授予学位。

3、广泛的社会资源:优先参加高水平学术讲座,优先参与学校大型活动,优先推荐企业实习,优先为至善学院毕业生推荐就业等。

4、优厚的物质资源:免收至善学院学生所有素质创新课程学分学费;至善学院单独设立至善奖学金,并可兼得学校其他的奖助学金;优先授予参加国际交流的至善生“远翔”奖学金;学生在图书借阅、实验室、机房使用等方面全部享受研究生待遇;提供专用机房、专用学习场所。